能源、空污與藻礁論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何「去」何從?

 
 
 
台灣中油預定在桃園大潭藻礁填海造陸,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港)站的環評爭議多時,自 2017 年 5 月 27 日農委會主辦的藻礁生態現勘開始,在多次環差會議中對於大潭藻礁的生態是否是好或是不好,接收站是否一定要犧牲掉台灣目前最為完整的藻礁生態系於大潭興建,是否有其他可行的替代方案等不斷的被提出討論。
而在 2017 年 8 月 15 日發生大潭電廠跳機,造成全台大停電,更暴露出台灣能源政策的基本結構的問題,包括台灣到底缺不缺電?在解決空污與 2025 非核家園之間,天然氣真的是唯一的選項嗎?以及 2025 非核家園的期程是否在調整能源結構、藻礁保育與永續發展間進行時間上的挪移呢? 這些問題都必須再一次的被檢視與論證。
 
因此,有鑒於能源政策、空污與藻礁保育的議題對於台灣環境生態重要性, 有必要透過論壇方式讓社會大眾更清楚瞭解。
 
此論壇將討論:
 
1. 台灣能源整體結構以及再生能源的可行性
2. 天然氣接收站的站址選擇,以及可能的替代方案,在民生與生態間找到平衡
3. 針對大潭藻礁的生態價值進行討論,釐清兩派學者對於大潭藻礁生態豐富與否的看法差異之處
4. 綜合討論,提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及大潭藻礁的雙贏策略。
 
本論壇將邀請中油與政府相關權責機構,並與學界、立法界的代表參與討論,從法律、環境保育、科學、經濟等角度廣泛的討論桃園大潭藻礁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港)站的爭議,找出能兼顧經濟與保育的雙贏策略。
 
如您對此議題有興趣,請填寫報名表單,我們誠摯歡迎您跟我們一起參與本次的討論。